大事不糊涂历史词典解释
《宋史.吕端传》:“时吕蒙正为相,太宗欲相端,或曰‘端为人糊涂。’太宗曰:‘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’决意相之。”
吕端字易直,宋时幽州安次人。至道元年(公元995年)继吕蒙正为相。太宗去世,内侍王继恩阴谋废立,被端及时发觉,遂奉真宗即位,贬逐继恩。后常以“吕端大事不糊涂”的典故,比喻说明做领导工作的人,应注重大事,不宜斤斤计较小节。只有这样,才能做到既掌握原则,头脑清醒,又能宽厚待下,取得群众的支持。
鲁迅《华盖集续编.马上日记》:“吕端大事不胡涂,犹言小事不妨胡涂点,这自然很足以显示我们中国人的雅量……”
主谓 指对大是大非问题能做到头脑清醒,坚持原则。《宋史·吕端传》:“太宗欲相端。或曰:‘端为人糊涂。’太宗曰:‘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’决意相之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处事方面。→旗帜鲜明 心明眼亮 ↔糊里糊涂 小黠大痴
词语分解:
- 大事的解释 1 ∶重大的事件;重要的事情暗6*杀是日常事件中的一件大事将挟兵力以行大事。——清· 梁启超谭嗣同传2 ∶总的形势大事不好3 ∶大力从事;大规模从事大事渲染
- 糊涂的解释 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。也指事物混乱不清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糊涂观念
历史典故推荐:日行千里
一天跑千里之遥。形容速度极快。魏书.吐谷浑传:“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,放入海,因生骢驹,能日行千里,世传青海骢者是也。”平妖传二八回:“登山度岭去如飞,真个日行千里。” 述补 一天行走一千里路。形容行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