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濯缨洗耳 |
释义 | 濯缨洗耳历史典故 濯缨洗耳怎么写好看:
濯缨洗耳历史词典解释濯缨:洗涤冠缨。《孟子.离娄上》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。”洗耳:指不愿与闻世事。晋.皇甫谧《高士传.许由》:“尧让天下于许由……又召为九州长,由不欲闻之,洗耳于颍水滨。”后用“濯缨洗耳”比喻避世守志,操行高洁。《魏书.刘献之传》:“吾常谓濯缨洗耳,有异人之迹,哺糟歠醨,有同物之志。”元.郑元祐《清江一曲记》:“濯缨洗耳,煮芹烹莼,与海欧、诸雁、农父、钓叟,对酌酬歌,相忘物我。” 并列 比喻避世隐居,清高自守。语本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。”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·许由》:“尧让天下于许由……又召为九州长。由不欲闻之,洗耳于颖水滨。”《魏书·刘献之传》:“吾常谓濯缨洗耳,有异人之迹,哺糟歠醨,有同物之志。”△多用于描写处世方面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进退跋疐犹进退两难。章炳麟訄书.学隐:“进退跋疐,能事无所写,非施之训诂,且安施邪?” 见“进退两难”。章炳麟訄书·学隐:“~,能事无所写,非施之训诂,且安施邪?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