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举十六相 |
释义 | 举十六相历史典故 举十六相怎么写好看:举十六相历史词典解释《左传.文公十八年》:“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……天下之民谓之‘八恺’。高辛氏有才子八人……天下之民谓之‘八元’……舜臣尧,举八恺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,地平天成;举八元,使布五教于四方,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共(同恭)、子孝,内平外成……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,同心戴舜以为天子,以其举十六相,去四凶也。” 帝舜能使用高阳氏才子八人、高辛氏才子八人,共计十六人,历史上称为十六相,赞美明主善于择臣的故实。后遂用为善用贤臣之典。 唐.杜甫《述古三首》其二:“舜举能,身尊道何高。”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隍下鹿同“隍鹿”。王德钟十九岁述怀诗之二:“得失浑忘隍下鹿,餐眠应笑栅中豚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