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历史词典解释
一只狗看见了人叫,很多狗听到了叫声也跟着叫。 比喻随声附和,没有主见。语出汉.王符《潜夫论.贤难》:“谚云:‘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。’世之疾此固久矣哉!”《晋书.傅玄传附子咸》:“咸复以亮辅政专权,又谏曰:‘一犬吠形,群犬吠声,惧于群吠,遂至叵听也。’”
其他 比喻不辨真伪,随声附和。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贤难》:“谚曰:‘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。’世之疾此固久矣哉!”△贬义。多用于附和方面。也作“一吠百声”、“一犬吠形,群犬吠声”、“一犬吠影,百犬吠声”、“一人吠形,百人吠声”。
词语分解:
- 吠声的解释 1.指狗叫声。淮南子·泰族训:“吠声清於耳,兼味快於口。” 艾青 透明的夜诗:“狗的吠声,叫颤了满天的疏星。”2.一条狗叫,群犬闻声跟着叫。喻盲从,随声附和。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:“加以吠声者多,辨实者寡。”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:“士子生长草野,不及见 嘉 隆 故老,以审知是非之实;而一时著述编録之人,不过据近代文集,吠声附和。”参见“ 吠形吠声 ”。
历史典故推荐:调唇弄舌
ㄊㄧㄠˊ ㄔㄨㄣˊ ㄋㄨㄥˋ ㄕㄜˊ tiáo chún nòng shé 801 ① 耍嘴皮子,纵谈。醒世恒言.李汧公穷邸遇侠客:“况在私衙中,料无外人来往,恣意调唇弄舌。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