谏臣怎么写好看:
谏臣书法图片
谏臣历史词典解释
①官名。春秋时齐国置。掌规劝君王过失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 “桓公问置吏于管仲。管仲曰”: “犯颜极谏,臣不如东郭牙,请立以为谏臣。”②西夏官位。谏臣为谏师位之一,在中书、枢密位下,与次等司同等。
词语分解:
- 谏臣的解释 1.直言规劝之臣。国语·晋语一:“有纵君而无諫臣,有冒上而无忠下,君臣上下,各饜其私。” 汉 刘向 列女传·鲁季敬姜:“ 桓公 坐友三人,諫臣五人,日举过者三十人,故能成伯业。”2.掌谏诤的官员。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:“当时諫臣 陈子昂 建议诛之而旌其閭。”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:“国朝諫臣,首数 彭鹏 、 郭琇 。”
- 谏的字典解释 谏 (諫) jiàn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,使改正错误:谏劝
- 臣的字典解释 臣 chén 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亦包括百姓:臣僚
历史官职推荐:同知太史院事
官名。元置,为太史院的副长官,秩正三品,员额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