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平道监察御史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置,为明初诸道监察御史之一。设三、五人,秩正七品,掌监察百官。以时巡按所部,追核刑名,照刷卷宗;并协管在京吏部、金吾卫、旗手卫、直隶苏州府卷宗照刷工作。永乐元年 (1403) 改北平道为北京道,十八年革。
词语分解:
- 北平的解释 北京旧称
- 御史的解释 1 官名。秦以前指史官,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御史前书。——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2 又顾召赵御史。御史诣学宫。—— 清· 张廷玉明史3 又御史齐康。
历史官职推荐:垒尉
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掌垒壁之事。后汉书·光武帝纪:“时有长人巨无霸,长一丈,大十围,以为垒尉。”郑玄注:“周礼云:军壁曰垒。尉者主垒壁之事。” 武官名。汉置,为将军僚属,主垒壁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