樗栎庸材怎么写好看:
樗栎庸材书法图片
樗栎庸材历史词典解释
同“樗栎”。《三国演义》三六回:“庶曰:‘某樗栎庸材,何敢当此重誉。’”
偏正 樗栎,不成材的树木。比喻无用之材或平庸无能的人。又作自谦之词。《三国演义》36回:“庶曰:‘某樗栎庸材,何敢当此重誉’。”△用于人才方面。也作“樗栎散材”、“樗栎之才”。
词语分解:
- 樗栎的解释 1.庄子·逍遥游:“吾有大树,人谓之樗,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,立之涂,匠者不顾。”又人间世:“ 匠石 之 齐 ,至於 曲辕 ,见櫟社树……曰:‘散木也,以为舟则沉,以为棺槨则速腐,以为器则速毁,以为门户则液樠,以为柱则蠹。是不材之木也,无所可用。’”后因以“樗櫟”喻才能低下。 唐 欧阳詹 寓兴诗:“桃李有奇质,樗櫟无妙姿。”2.用为自谦之辞。 宋 苏轼 和穆父新凉:“常恐
- 庸材的解释 亦作“ 庸才 ”。才能平庸、低下的人。汉书·薛宣传:“任重职大,非庸材所能堪。”三国演义第九五回:“﹝ 马謖 ﹞徒有虚名,乃庸才耳。”老残游记第六回:“像我们这些庸材,只好混混罢了。” 鲁迅 书信集·致许寿裳:“文章不痛不痒,真庸才也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蓬莱无根
谓山景优美。清屈大钧登罗浮顶奉同蔡、王二大夫作诗: “蓬莱无根蒂,左股长为客。”参见:○蓬莱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