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历史知识:

 

词条 宜春县
释义

宜春县

历史地名

宜春县怎么写好看:

宜春县怎么写好看

宜春县历史词典解释

①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 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宜春县:“县侧有暖泉从地涌出,夏冷冬暖,清澄若镜,莹媚如春,饮之宜人,故名宜春县。” 三国吴宝鼎二年 (267) 改属安成郡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以避太后讳,改名宜阳县。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于县置袁州,移宜阳县于袁州 (今宜春市) 东五里。十七年 (597) 复改为宜春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仍移治今宜春市,为袁州治。元为袁州路治。明为袁州府治。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79年析置宜春市。1985年撤销宜春县,并入宜春市。

②金大定七年 (1167) 置,属会宁府。治所在今吉林松原市东南小城子古城。元废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汝南县西南。属汝南郡。东汉改名北宜春县。(2)金大定七年(1167年)置,治今吉林省扶余市东南小城子。属会宁府。元废。(2)古旧县名。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置,治今江西省宜春市区。属豫章郡。武帝元光六年(前129年)封长沙王子成为侯于此。后有废置。自隋至清先后为袁州、宜春郡、袁州路、袁州府治。1979年县城区析出置宜春市。1985年撤宜春县,并入宜春市。

词语分解:

  • 宜春的解释 1.适宜于春天;适应春天。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阁诗:“洒水初晴物候新, 餐霞阁 上最宜春。” 后蜀 阎选 八拍蛮词:“憔悴不知缘底事,遇人推道不宜春。” 郁达夫 将之日本别海裳诗之三:“知儂棹向 吴江 过,托买宜春半幅裳。”2.指 宜春6*宫 。文选·司马相如<上林赋>:“蹷 石闕 ,歷 封峦 ,过 鳷鹊 ,望 露寒 ,下 棠棃 ,息 宜春 。” 郭璞 注:“ 宜春 ,宫名,在 渭 南 杜县 东
  • 县的字典解释 县 (縣) xiàn 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

历史地名推荐:趡

春秋时鲁地。当在今山东泗水县与邹城市之间。春秋: 桓公十七年 前695,“公会邾仪父,盟于越”。即此。 古邑名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泗水县、邹城市间。春秋桓公十七年前695年:“公会邾仪父,盟于趡”

随便看

 
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23 19:42: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