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和殿大学士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清代置,为大学士衔名之一。顺治十五年(1658)改内三院为内阁后,始加大学士殿阁衔。乾隆十三年(1748)省。
词语分解:
- 中和的解释 1 ∶使中和用酸中和碱2 ∶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,失去各自的性质酸碱中和
- 大学士的解释 官名。 唐中宗 景龙 二年, 修文馆 置大学士四人。此大学士之始,然不常设。 宋 沿 唐 之旧, 昭文馆 、 集贤殿 大学士,皆宰相领之。 明 代始专以殿阁大学士为宰辅之官,然官阶仅五品,其职务是替皇帝批答奏章、承理政务。自 宣宗 时乃以师保尚书兼大学士,官尊于六卿,职近宰相,称为“阁老”。 清 因之,设内阁大学士四人,为正一品;协办大学士二人,为从一品,成为文臣最高的官位,称为“中堂”。
历史知识推荐:萧惠基
429—487 南朝齐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人。萧思话第三子。善隶书及弈棋。与宋室联姻。初仕宋中书黄门郎。入齐,为都官尚书,掌吏部。永明中,迁侍中,领骁骑将军,加给事中,与彭城丞王抗共掌品棋事。好雅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