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补使怎么写好看:
选补使历史词典解释
使职名。唐高宗上元二年(675)以岭南五管、黔中都督府选任土人,官非其才,乃遣郎官、御史为选补使,亦称南选使,前往简补广、交、黔等州官吏。其后,江南、淮南、福建因水旱,皆遣选补使即选地方官吏,废置不常。参见“南选”。
官名。唐代朝廷派充主持南选的官员,见“南选”。
词语分解:
- 选补的解释 谓官吏有缺额,选人递补。后汉书·郭伋传:“ 伋 言选补众职,当简天下贤俊。”北史·张景仁传:“家贫,以学书为业,遂工草隶,选补内书生。”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:“原来他当日本是个出了贡的候选教官,因选补无期,家里又待不住,便带了儿子来京想找个馆地。”
- 使的字典解释 使 shǐ 用:使用
历史官职推荐:理藩院则例馆
清代专修理藩院则例的机构。属理藩院,不定期开设。理藩院则例编订于康熙时,乾隆时作过修订,但未专门设馆。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四月始置则例馆,设纂修官四人,校对官八人,翻译官、誉录官各十人,从理藩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