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调怎么写好看:
常调书法图片
常调历史词典解释
官制用语。宋吏部按正常制度对官员注授差遣窠阙。即官员按照不同官阶、出身、任数、考数、举主员数,逐级升任相应差遣。如吏部选两任亲民官,有举主,升通判;通判两任满,有举主,升知州军,谓之常调。以此法升转之官,则称常调官。
词语分解:
- 常调的解释 1.长期调和。列子·黄帝:“阴阳常调,日月常明。”2.平常戏狎。文选·曹植<与吴季重书>:“前日虽因常调,得为密坐,虽讌饮弥日,其於别远会稀,犹不尽其劳积也。” 吕向 注:“常调,谓常戏。”1.固定的音调。后汉书·王充王符等传论:“舟无推陆之分,瑟非常调之音。” 晋 左思 魏都赋:“金石丝竹之恒韵,匏土革木之常调。”2.引申为陈旧的论调。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八五回:“况种族革命,已
- 常的字典解释 常 cháng 长久,经久不变:常数
- 调的字典解释 调 (調) diào 安排处置:调令
历史知识推荐:农工商部
官署名。清末新设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商部、工部等合并而设,掌全国农工商政并森林、水产、河防、水利、商标、专利诸事。设尚书一人为长官,从一品,特简。左、右侍郎各一人,为副长官,正二品,特简。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