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耳偷铃怎么写好看:
塞耳偷铃书法图片
塞耳偷铃历史词典解释
同“掩耳盗铃”。《五灯会元.雪峰存禅师法嗣》:“如此见解,即是落空亡底外道,魂不散的死人,冥冥漠漠,无觉无知,塞耳偷铃,徒自欺诳。”
偏正 把自己的耳朵塞住而去偷铃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雪峰存禅师法嗣》:“如此见解,即是落空亡底外道,鬼不散底死人,冥冥漠漠,无觉无知,塞耳偷铃,徒自欺诳。”※塞,不读作sǎi与sài。△贬义。用于愚蠢行为描写方面。→盗钟掩耳 掩耳盗铃
词语分解:
- 塞耳的解释 堵住耳朵。谓有意不听。 汉 荀悦 申鉴·杂言上:“下不钳口,上不塞耳,则可有闻矣。”列子·力命:“於彼我而有二心者,不若揜目塞耳,背阪面隍亦不坠仆也。”三国志·魏志·王脩传:“愿明使君塞耳勿听也。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·词曲·戒淫6*亵:“戏文中花面插科,动及淫邪之事……无论雅人塞耳,正士低头,惟恐恶声之污听。”
- 铃的解释 铃 (鈴) líng 用金属做成的响器,形式不一:铃铛
历史典故推荐:得荫忘身
荫:荫凉。原指蝉得到荫凉地方就忘了自身安危。比喻只图眼前享受而不顾后患。语本庄子.山木:“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,螳螂执翳而搏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