呓语通周易历史词典解释
也作“梦呓”,梦中说话。晋代王嘉《拾遗记.吴》:吕蒙“常在孙策座上,酣醉,忽卧,于梦中诵《周易》一部,俄而惊起,众人皆问之,蒙曰:‘向梦见伏羲、周公、文王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,日月贞明之道,莫不精穷极妙,未该元旨,故空诵其文耳!’众座皆曰:‘吕蒙呓语通《周易》。’”
词语分解:
- 呓语的解释 1.梦话。 晋 王嘉 拾遗记·吴:“﹝ 吕蒙 ﹞尝在 孙策 座上酣醉,忽卧,於梦中诵周易一部,俄而惊起……众座皆云:‘ 吕蒙 囈语通周易。’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二:“夜必梦故夫同枕席,睡中或妮妮囈语。” 冰心 三年:“柳叶中的蝉儿,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,胶粘的,迷糊的,好似醉人的呓语。” 端木蕻良 鴜鹭湖的忧郁:“ 玛瑙 梦中发着呓语:‘不要打我呵!’”2.比喻荒谬糊涂
- 周易的解释 简称易。儒家基本经典之一。内容包括易经、易传。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、地、雷、风、水、火、山、河流八种自然现象,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。含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。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。
历史典故推荐:俯首戢耳
见“俯首帖耳”。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:“我军人~以听其鞭策者,亦既二百又十有余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