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功承务郎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隋文帝置考功员外郎,为考功侍郎的副职。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,废员外郎,增郎的员额为二人,后又减为一员,另置承务郎一人,掌同员外郎。唐武德初沿置,三年(公元620年)改为“考功员外郎”,见该条。
词语分解:
- 考功的解释 1.父之功业。楚辞·天问:“纂就前绪,遂成考功。” 朱熹 集注:“此问 禹 能纂代 鮌 之遗业,而成父功。”2.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。汉书·谷永传:“治天下者尊贤考功则治,简贤违功则乱。” 章炳麟 訄书·学变:“法家之教,任贤考功。”3.泛指考核工作成效。 汉 王符 潜夫论·考绩:“是故大人不考功,则子孙惰而家破穷。”4.官名。 三国 魏 尚书有考功定课二曹, 隋 置考功郎,属吏部,掌官吏
历史官职推荐:京职事官
唐朝以三公、三师及六省、一台、九寺、三监、十四卫、东宫诸司、王府、公主邑司官及唐初天策上将府官员为京职事官。参见“京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