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潜山 |
释义 | 潜山历史地名 潜山怎么写好看:潜山历史词典解释①在今山西长子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 潜山 “在长子县西南十三里。上有尧庙,尧水出焉”。 ②亦作灊山。又称皖山、皖公山、天柱山。在今安徽潜山县西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辽传》: “(梅)成遂将其众就 (陈) 兰,转入灊山。” 即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125怀宁县: “潜山在县西北二十里。其山有三峰,一天柱山,一潜山,一皖山,三山峰峦相去隔越,天柱即司玄洞府九天司命真君所主。魏时左慈居潜山,有炼丹房,今丹灶基址存……按 《地理志》,山高三千七百丈,周回二百五十里。” 1982年经国务院决定,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。 ③即百丈山。在今浙江临安县西龙岗乡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 紫溪 “水出县西百丈山,即潜山也”。 ④在今湖北咸宁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6鄂州:潜山 “在咸宁县南三十里。山如展旗,上有坛。旧传抱朴子葛元炼丹于此。冯京未第时,筑堂于山间读书。有潜山碑及李唐侯记”。 ⑤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思南府》: 潜山,“ 《旧志》: 山在列嶂之上,一峰北拱如朝”。明置都濡五堡二坑等处巡司于此。旧产硃砂。 即“天柱山(2)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地名推荐:葫卢山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五十里。水经·汶水注: “汶出牟县西南阜下,俗谓之胡卢堆。” 方舆纪要 卷31称为葫芦关山,“山形险隘”。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: 葫芦山,“ 府志: 形如葫芦,其势险隘。旧名葫芦关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