缙云 (雲) 寺历史词典解释
又名相思寺。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区缙云山上。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 (423)。唐宣宗大中元年 (847) 赐额 “相思寺”。因缙云山有相思岩而得名。北宋景德四年 (1007) 改崇教寺。明万历年间改名缙云寺。为佛教名刹。1932年寺内设立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。
词语分解:
- 缙云的解释 1.古官名。远古传说 黄帝 时夏官为缙云,并以为族氏。 唐 代以缙云为兵部之别称。左传·文公十八年:“ 縉云氏 有不才子。” 杜预 注:“縉云, 黄帝 时官名。”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“ 黄帝 云师云名”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:“春官为青云,夏官为縉云,秋官为白云,冬官为黑云,中官为黄云。”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:“以某忝縉云之旧僚……见託铭誌。” 唐 张说 岳州宴别潭州王熊诗之二
历史地名推荐:马耳山
①在今河北顺平县西三十里。方舆纪要卷12完县:马耳山“高耸干云,有两峰并峙,状若马耳。志云:县境诸山,马耳为之冠,中有桃花洞及桃花泉”。②即今山东五莲县东二十八里马耳山。水经·潍水注:涓水“出马耳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