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畏兀字历史词典解释
蒙古国时期创制的蒙古文字。系应用古畏兀字字母拼写蒙古语言。始行于成吉思汗建国时期。据《元史·塔塔统阿传》,成吉思汗灭乃蛮,获乃蛮汗傅畏兀人塔塔统阿,命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蒙古语,形成此种文字。元人称蒙古畏兀字。元世祖时,八思巴创制新体蒙古字,规定为元朝官方文字。蒙古畏兀字仍然行用,曾用以译写《孝经》、《资治通鉴》等书。现存有碑铭数通。元亡后,蒙古族继续使用。后经改革,形成现在的蒙古文字。
词语分解:
- 蒙古的解释 蒙古: ①民族名。唐时始见史书记载。初居额尔古纳河流域,后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,过着游牧生活。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,建立蒙古汗国。此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,先后攻灭西辽、西夏、金、大理、南宋,统一全国,建立元朝,势力远及中亚和南俄等地。 ②中亚内陆国。在中国和俄罗斯间。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。人口231万1995年。首都乌兰巴托。全境为高原。气候干旱。草原分布广,南部为戈壁区。
历史知识推荐:泉子湖
在今湖北钟祥市东。续资治通鉴:南宋咸淳十年1274,元军趣郢州,宋守将张世杰力战,元军舍郢而去,宋将“赵文义帅精骑二千追之。巴延、阿珠还军迎击之,及泉子湖,文义力战而败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