察言观色怎么写好看:
察言观色书法图片
察言观色历史词典解释
《论语.颜渊》:“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,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”谓观察别人的言语和脸色,揣度对方的心意。《三国志.吴书.滕胤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胤每听辞讼,断罪法,察言观色,务尽情理。”《红楼梦》三二回:“宝钗见此景况,察言观色,早知觉了七八分。”
并列 仔细地观察别人的言语表情。语本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察言而观色。”廖辉英《红尘孽债》:“‘怎么,你不高兴了?’王连璧察言观色,担心地问道。”△用于人情世故方面。也作“察言辨色”。
词语分解:
- 察言的解释 审察言论。后汉书·王堂传:“庶循名责实,察言观效焉。”后汉书·陈蕃传:“夫吉凶之効,存乎识善;成败之机,在於察言。”
- 观色的解释 观察脸色。论语·颜渊:“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,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”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:“其諫説,慕 晏婴 之为人也,然而承意观色为务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以笏击蛇
笏hù户: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。此为孔道辅以手板击蛇事。孔道辅,字原鲁,初名延鲁,孔子45代孙。从小就端庄持重。进士及第后为宁州军事推官,常与州将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