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负荆 |
释义 | 负荆历史典故 负荆怎么写好看:
负荆历史词典解释西汉.司马迁撰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载:战国时,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居功自傲,不甘居于“完璧归赵”被拜为上卿的蔺相如之下。他“宣言曰:‘我见相如,必辱之’。”蔺相如从赵国大局出发,忍让克制,终于感动了廉颇。蔺相如曾对舍人说:“‘……顾吾念之,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,徒以吾两人在也。今两虎共斗,其势不俱生。吾所以为此者,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’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曰:‘鄙贱之人,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。’卒相与欢,为刎颈之交。” 荆是荆条,“负荆”意在请人笞挞,甘愿受到责罚。后以“负荆”,指称主动向人赔罪认错。 明.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布曰:‘司徒(王允)少罪。布一时错见,来日自当负荆’。”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贳酒成都源见“典鹔鹴裘”。谓典当珍贵物品换酒以供所爱之人,表示相爱至深。唐 骆宾王艳6*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:“掷果河阳君有分,贳酒成都妾亦然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