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三生石 |
释义 | 三生石历史典故 三生石怎么写好看:
三生石历史词典解释唐.袁郊《甘泽谣.圆观》:“后十二年秋八月,(李源)直指杭州,赴其所约。时天竺寺,山雨初晴,月色满川,无处寻访。忽闻葛洪川畔有牧名歌《竹枝词》者,乘牛叩角,双髻短衣,俄至寺前,乃观也。李公就谒曰:‘观公健否?’却问李公,曰:‘真信士与。与公殊途,慎勿相近。俗缘未尽,但愿勤修不堕,即遂相见。’李公以无由叙话,望之潸然。圆观又唱竹枝,步步前去,山长水远,尚闻歌声,词切韵高,莫知所诣。初到寺前歌曰:‘三生石上旧精魂,赏月吟风不要论,惭愧情人远相访,此身虽异性长存。’寺前又歌曰:‘身前身后事茫茫,欲话因缘恐断肠。吴越山川游已遍,却回烟棹上瞿塘。’后三年,李公拜谏议大夫,一年亡。” 这是一个宣扬佛教轮回宿命的故事。传说唐代李源与僧人圆观是好友,圆观与李源游蜀州后,同出三峡,船行至南浦,圆观遂圆寂转生而去。临死前,他和李约定,待他死后十二年,在杭州天竺寺相见。至期,李便到寺前践约,遇一牧童唱道:“三生石上旧精魂,赏月吟风不要论,惭愧情人远相访,此身虽异性长存。”这个牧童就是圆观的托身。后来有人把杭州天竺寺后面的山石指称为“三生石”。 旧时诗文中因以“三生石”用为因缘前定的典故。五代前蜀.释贯休《禅月集》卷十九《酬和(张)相公见寄》诗:“感通未合三生石,骚雅懽擎九转金。”《聊斋志异.鲁公女》:“石上三生事渺茫,痴情竟欲待张郎;红颜白发知多少?安得神仙换骨方。”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忿世嫉俗同“愤世嫉俗”。鲁迅坟.摩罗诗力说:“自尊至者,不平恒继之,忿世嫉俗,发为巨震,与对跖之徒争衡。” 见“愤世嫉俗”。鲁迅坟·摩罗诗力说:“自尊至者,不平恒继之,~,发为巨震,与对跖之徒争衡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