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襄野迷途 |
释义 | 襄野迷途历史典故 襄野迷途怎么写好看:襄野迷途历史词典解释《庄子.徐无鬼》:“黄帝(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,姓公孙名轩辕)将见大隗(wěi,道家理想的圣哲)乎(于)具茨之山,方明为御,昌寓骖乘,张若、謵(音xí)朋前马,昆阍、滑嵇后车。至于襄城之野,七圣皆迷,无所问涂。适遇牧马童子,问涂焉,曰:‘若知具茨之山乎?’曰:‘然。’‘若知大隗之所存乎?’曰:‘然。’黄帝曰:‘异哉小童!非徒知具茨之山,又知大隗之所存。请问为天下。’……黄帝又问。小童曰:‘夫为天下者,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!亦去其害(过分为害)马者而已矣!’” 黄帝要到具茨山去会见大隗,走到襄城野外迷了路。正在愁着无处打问时,恰巧遇到一个牧马的小孩。他们问小孩知道不知道具茨山?大隗在什么地方?又问他治理天下的道理。小孩说,治理天下和牧马一样,就是要排除妨害马群成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。庄子通过牧童的口所宣扬的是“无为而治”的政治主张。他认为治理天下,也和牧马人牧马一样,不可驱马整日奔驰,以免过分疲惫。只须放任马群自由自在地在原野上饮食,奔逐,憩息。更不应鞭策它们去干什么。主张“休养生息”虽不无可取之处,但“无为而治”的消极思想却是应该摒弃的。 作为一个典故,用“襄野迷途”或“失道”常比喻迷失方向、道路,陷入困境,可以具体指,也可以抽象指。唐.杜甫《释闷》诗:“失道非关出襄野,扬鞭忽是过湖城。”唐.元稹《望云骓马》诗:“七圣心迷运方厄,五丁力尽路由窄。”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仰拾俯取同“仰取俯拾”。清 唐孙华时世公子行:“家藏金穴自封闭,仰拾俯取仍贪饕。” 见“仰取俯拾”。清·唐孙华时世公子行:“家藏金穴自封闭,~仍贪饕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