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台治书侍御史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魏晋以后,御史中丞以下有治书侍御史。十六国时后赵主石勒有移都洛阳之意,乃命以洛阳为南都,置行台治书侍御史。
词语分解:
- 行台的解释 1.台省在外者称行台。 魏 晋 始有之,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, 北朝 后期,称尚书大行台,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,自成行政系统。 唐 贞观 以后渐废。 金 、 元 时,因辖境辽阔,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,有行中书省行省,行枢密院行院,行御史台行台,分别执掌行政,军事及监察权。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。2.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。 宋 黄庭坚 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三
- 御史的解释 1 官名。秦以前指史官,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御史前书。——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2 又顾召赵御史。御史诣学宫。—— 清· 张廷玉明史3 又御史齐康。
历史知识推荐:右春坊大学士
官名。明詹事府右春坊长官,正五品,一人。与左春坊大学士共掌太子上奏请、下启笺及讲读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