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箑夏裘历史词典解释
比喻不合时宜、不切实用的行为。南朝宋鲍照《园葵赋》: “彼圆行而方止,固得之于天性;伊冬箑而夏裘,无双功而并盛。” ●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 “知冬日之箑,夏日之裘,无用于已,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。” 汉王充《论衡·逢遇》: “作无益之能,纳无补之说,以夏进炉,以冬奏扇,为所不欲得之事,献所不欲闻之语,其不遇祸,幸矣,何福祐之有乎?”箑(sha): 扇子。裘: 皮衣。古人认为,冬天的扇子,夏天的皮衣,无益于人,人们则视为尘土,弃而不顾。
见“冬扇夏炉”。南朝宋·鲍照诗:“伊冬箑而夏裘,无双功而并盛。”
词语分解:
- 冬的解释 冬 (③鼕) dōng 一年中的第四季:冬季(农历十月至十二月)
- 裘的解释 裘 qiú 皮衣:狐裘
历史典故推荐:置之死地而后已
上饶集中营·集中营生活散记:“天哪!人快要死了,还时时提防他会开小差,难道真要‘置之死地而后已’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