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冶所大使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明洪武七年(公元1374年)初置铁冶所,共十三所,分属于所在府州,每所设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初时大使秩正八品,副使秩正九品,后均改为未入流。清代不设。
词语分解:
- 铁冶的解释 1.炼铁。史记·货殖列传:“ 蜀 卓氏 之先, 赵 人也,用铁冶富。”宋史·食货志下:“﹝ 庆历 ﹞五年, 泉州 青阳 铁冶大发。” 清 唐甄 潜书·富民:“有 苗氏 者,富於铁冶,业之数世矣。”2.指炼铁之所。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:“ 磁州 临水镇 产铁, 元 朝曾在此地设置铁冶,炉丁万五千户,每年收铁百余万斤。”
- 大使的解释 一国政府派往另一国政府的最高一级常驻外交代表,全称为“特命全权大使”
历史官职推荐:司更大夫
官名。即太子率更令,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,咸亨元年670复名率更令。 官名。唐置,见“司更寺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