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 吏曹尚书怎么写好看:吏曹尚书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,东汉置,世祖改常侍曹尚书曰吏曹尚书,原掌常侍黄门御史事,后又掌选举祠祀事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常侍曹尚书注》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 
  官名。据应劭《汉官仪》所说,西汉的侍曹尚书至东汉改称吏曹尚书,《通典》谓其“掌选举斋祠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谓之常侍曹,亦谓之选部。” 词语分解:吏曹的解释 1.官署名。 东汉 置,掌管选举、祠祀之事。后改为选部, 魏  晋 以后改称吏部。参阅通典·职官五。2.泛指官吏。 宋  叶适 法度总论三·吏胥:“吏曹清则庶务举。”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:“我是个秀才,你是个吏曹,大哥是个财主。”尚书的解释 1 ∶中国古代官名。执掌文书奏章。作为官名,始置于战国时,或称“掌书”。秦为少府属官,汉武帝提高皇权,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,地位逐渐重要。后各朝均有设置,清代相沿不改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此悉贞良死节之臣,愿陛下亲之信之。——三国蜀· 诸葛亮出师表上书乞骸骨,征拜尚书。——后汉书·张衡传2 ∶明清
 历史官职推荐:州录事 官名。唐代州和西都、东都、北都等设录事,都为从九品上,州为从九品下,掌管文书。见新唐书·百官四下。 州门下吏名。晋制,骠骑将军及诸大将军不开府,非为持节都督者,属官有录事,掌管文书;州亦置录事,见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