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兰哈达怎么写好看:
呼兰哈达历史词典解释
一名灶突山,俗称烟筒山。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镇南八里。清 《满洲实录》 卷2: 明万历十五年 (1587),努尔哈赤 “于硕里口呼兰哈达下,东南河二道: 一名嘉哈; 一名硕里加,河中一平山,筑城三层,启建楼台”。即此。
词语分解:
- 呼兰的解释 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木制烟囱。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:“呼兰,因木之中空者,刳使直达,截成孤柱,树簷外,引炕烟出之。上覆荆筐,而虚其旁窍以出烟,雨雪不能入。比户皆然。”
- 哈达的解释 藏族、蒙古族人在迎送、馈赠、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上使用的薄绢,分红、黄、蓝、绿、白等色。颜色和长短因受赠人地位不同而分。又叫“哈达克”、“哈德”、“口嗒”
历史地名推荐:乌思藏四如
或作卫藏四如。西藏吐蕃王朝约629—842全境建置名。吐蕃建政后,先后兼并境内十余小邦,于其故地统一设置了称为“如”的军政区域四个,即:乌如中央翼,约当今拉萨市辖各县,要如左翼,即云如,约当今山南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