粪种怎么写好看:
粪种历史词典解释
一种肥料使用方法。始见《周礼·地官·草人》。一说为以动物骨汁或粪便浸种,如汉氾胜之的溲种法。一说即粪田,改良土壤,化恶为美,此说晚出,然与草人所掌土化之法颇合。参见“土化之法”。
词语分解:
- 粪种的解释 古代的一种耕种方法。周礼·地官·草人:“凡粪种,騂刚用牛,赤緹用羊。” 郑玄 注:“凡所以粪种者,皆谓煮取汁也…… 郑司农 云:用牛,以牛骨汁渍其种也,谓之粪种。”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·收种:“依周官相地所宜,而粪种之。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二节:“周礼·草人分土壤为九类,用九种动物骨煮汁拌谷物种子,种在一定的土壤上,称为‘粪种’。”
- 粪的字典解释 粪 (糞) fèn 屎:粪便
- 种的字典解释 种 (種) zhǒng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:物种
历史知识推荐:学政
官名。亦称督学,俗称大宗师。清初沿明制,于各省设督学道,凡由翰林科道出身任用者为学院,由部属等官任用者为学道。雍正四年1726,各省督学俱改为学院,称提督某省学政。为钦差之官,例以翰林院侍读、侍讲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