衙司怎么写好看:
衙司历史词典解释
官署名。(1)北宋前期三司所属机构。掌三司军将、大将等无品武官名籍,差除押送纲运等差遣。设管辖官二人,以判开拆司官与内侍都知、押班充任。神宗时规定,三司军将、大将编额为一千五百人。衙司掌握军将、大将名籍,委派押送纲运等各种差遣。元丰改制,并归都官。(2)宋代州府衙门下属机构,也称“牙司”,掌各州府衙前的差遣、保明出职及贬责官员的编管等事。一度废罢,元丰元年(1078)因司农寺请,复置。
词语分解:
- 衙的字典解释 衙 yá 旧时官署之称:公衙
- 司的字典解释 司 sī 主管,操作:司法
历史知识推荐:散号官
官名。魏晋至隋代以军中无职事之官为散号官,如隋有四十三号将军,以加泛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