畲族怎么写好看:
 畲族书法图片
畲族书法图片
畲族历史词典解释
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。自称山哈。来源说法不一:一说与瑶族同源于汉晋时武陵蛮;一说为古越人后裔;一说由南蛮一支发展形成;一说与春秋战国时徐夷有渊源关系。隋唐时泛称蛮僚、峒蛮。宋始称畲民或輋民,明清因之。现称畲族。宋以前聚居今闽、粤、赣三省交界地区。现分布范围已扩及闽、浙、赣、粤、皖五省八十余县、市部分山区,较集中于闽东、浙南,呈大分散小聚居状态。人口634700人(1990年)。长期同汉族杂居,关系十分密切。语言属汉藏语系,绝大多数使用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,居住在广东海丰、增城、惠阳、博罗一带的语言接近瑶族的“布努语”。主要从事农业,最初为刀耕火种。至近代,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渐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。保留一些本民族的习俗,笃信始祖“槃瓠”。唱山歌为文化生活中主要活动形式。历史上多次同汉族人民一起进行过反抗斗争。建国后,经济文教卫生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。
词语分解:
- 畲族的解释  居住在中国浙江省和福建省之间的内地边界山区的民族
- 畲的字典解释 畲 shē 〔畲族〕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福建省、浙江省
- 族的字典解释 族 zú 亲属,泛指同姓之亲:族规
历史知识推荐:百越先贤志
 书名。明欧大任撰。大任,字桢伯,广东顺德人。四卷。嘉靖三十三年1554成书。明史稿·艺文志、焦竑国史·经籍志均有著录。作者自国语、左传、史记、吴越春秋、越绝书、三国志、水经注、会稽典录、交广记等八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