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椹䝁豆历史词典解释
《三国志.魏书.贾逵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杨沛字孔渠,冯翊万年人也。初平中,为公府令史,以牒除为新郑长。兴平末,人多饥穷,沛课民益畜干椹,收䝁豆(䝁,音lāo,䝁豆,野绿豆),阅其有余以补不足,如此积得千余斛,藏在小仓。会太祖(曹操)为兖州刺史,西迎天子,所将千余人皆无粮。过新郑,沛谒见,乃皆进干椹……会太祖出征在谯……赐其生口(指奴隶)十人,绢百匹,既欲以励之,且以报干椹也。”
三国时魏人杨沛为新郑长,他曾将平时教民众采集的千余斛干椹,献给曹操,以救其所部千余人的无粮之困,因而受到曹丞相的赏识和嘉奖。后因用为地方官吏为政有方之典。
明.萧良有《龙文鞭影》卷一:“干椹杨沛,焦饭陈遗(见该条)”。
词语分解:
- 干的解释 干 (⑧干??乾) gān 触犯,冒犯,冲犯:干扰
- 豆的解释 豆 dòu 双子叶植物的一科,木本、草本植物都有,如“紫檀”、“槐树”、“黄豆”、“绿豆”、“红豆”、“豌豆”、“落花生”等,日常统称豆类植物,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:豆科
历史典故推荐:家衍人给
家家富裕,人人丰足。汉 桓宽盐铁论.通有:“宋、卫、韩、梁,好本稼穑,编户齐民,无不家衍人给。” 并列 家家兴旺,人人富足。汉·桓宽盐铁论·通有:“宋、卫、韩、梁,好本稼穑,编户齐民,无不~。”※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