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琅怎么写好看:
施琅书法图片
施琅历史词典解释
1621—1696
明末清初福建晋江(今泉州)人,原名郎,字琢公、尊侯。初为郑芝龙部下左冲锋。降清后,历任同安副将、总兵,福建水师提督,授内大臣,隶汉军镶黄旗。康熙三年(1664)授靖海将军。二十年复任福建水师提督。二十二年率师攻克澎湖,统一台湾,以功封靖海侯。曾力主设兵守台,屏障东南,遂设台湾府。后卒于官。著作有《靖海纪事》。
词语分解:
- 施琅的解释 施琅1621-1696 : 清代大将。字尊侯,福建晋江人。初为郑芝龙部将,顺治初年降清。1683年率军攻灭台湾郑氏政权。建议在台驻兵屯守,以防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,被采纳。封靖海侯。
- 施的字典解释 施 shī 实行:施工
- 琅的字典解释 琅 láng 〔琅琅〕a.象声词,金石相击声;b.象声词,响亮的读书声,如“书声琅琅”
历史知识推荐:仪曹郎
官名。魏、晋、南朝、北齐为尚书省仪曹长官通称。亦称郎中。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。魏、晋、宋六品,梁五班,陈四品、六百石,北齐六品上。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郎中为五品上,郎从五品中;二十三年皆称郎中,六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