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心胆俱裂 |
释义 | 心胆俱裂历史典故 心胆俱裂怎么写好看:
心胆俱裂历史词典解释心和胆都破裂了。形容极其悲愤或恐惧。《三国演义》三七回:“窃念备汉朝苗裔,滥叨名爵,伏睹朝廷陵替,纲纪崩摧,群雄乱国,恶6*党欺君,备心胆俱裂。”《西湖佳话.岳坟忠迹》:“人人见了心胆俱裂,杀得金兵四散五落。”亦作“心胆俱碎”。《东周列国志》八二回:“〔夫差〕于途中连得告急之报,军士已知家国被袭,心胆俱碎,又且远行疲敝,皆无斗志。” 主谓 吓破了胆,极其惊恐。《三国演义》37回:“窃念备汉朝苗裔,滥叨名爵,伏睹朝廷陵替,纲纪崩摧,群雄乱国,恶6*党欺君,备心胆俱裂。”△常用于形容极度悲愤或恐惧。→魂飞魄散 ↔神色不惊。也作“心胆俱碎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得意之色鲁迅书信集·答有恒先生:“血的游戏已经开头,而角色又是青年,并且有得意之色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