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池陂怎么写好看:
鸿池陂历史词典解释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、晋故城东二十里(汉里),今偃师市西。东汉置鸿池丞一人主之(《续汉书·百官志》)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永初三年(109)三月,京师大饥,“诏以鸿池假与贫民”;《桓帝纪》:元嘉三年(153)三月“幸鸿池”;皆即此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谷水自洛阳城东南“东注鸿池陂。池东西千步,南北千一百步,四周有塘,池中又有东西横塘,水流径通”。北魏时亦作洪池。久堙。
词语分解:
- 鸿池的解释 池名。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 东二十里。后汉书·百官志三:“ 鸿池 ,池名,在 雒阳 东二十里。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·穀水:“ 穀水 又东注 鸿池陂 。”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<风赋>:“下 鸿池 而莲散,上 爵臺 而云生。” 唐高宗 颁行新令制:“ 鸿池 衍誥,统理详密;螭钮腾文,规模宏远。”
- 陂的字典解释 陂 bēi 池塘:陂塘
历史知识推荐:引浊填淤
又称淤灌、淤溉。利用高含沙水流灌溉土地的方法。战国时兴修的郑国渠、漳水十二渠、白渠等就已采用“用注填淤之水,溉泽卤之地”,在灌溉的同时利用淤泥压碱和肥田,取得“且溉且粪”的效果。战国以后历代均有为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