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不以辞害志 |
释义 | 不以辞害志历史典故 不以辞害志历史词典解释辞:作品的词、句。志:指作品的思想内容。原意是不要就词句的表面作解释,因而歪曲了作品的思想内容。《孟子.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。”清.李慈铭《越缦堂诗话》卷中:“余之所拟,聊以人名起兴,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。”也指写作时应以立意为主,不要一味追求形式和修辞。也作【不以词害意】。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八回:“词句究竟还是末事,第一是立意要紧,若意趣真了,连词句不用修饰,自是好的:这叫做‘不以词害意’。” 偏正 辞,作品的词、句。志,作品的思想内容。不要就词句的表面作解释,因而歪曲了作品的思想内容。也指写作时应以立意为主,不要一味追求形式和修辞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。”△多用于作品内容和形式关系方面。也作“不以词害意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宰肉公同“宰肉夫”。清 赵翼观家人醃菜戏成四十韵:“尚愧遗羹远,聊矜宰肉公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