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阙关怎么写好看:
伊阙关历史词典解释
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伊阙口。为东汉中平元年(184)镇压黄巾起义所置八关之一。
词语分解:
- 伊阙的解释 1.地名。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。即 春秋 周 阙塞 。因两山相对如阙门, 伊水 流经其间,故名。左传·定公八年:“秋, 晋 士鞅 会 成桓公 ,侵 郑 ,围 虫牢 ,报 伊闕 也,遂侵 衞 。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·伊水:“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。昔 大禹 疏以通水,两山相对,望之若闕, 伊水 歷其间北流,故谓之 伊闕 矣。 春秋 之 闕塞 也。”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:
- 关的字典解释 关 (關) guān 闭,合拢:关门
历史知识推荐:芜湖县
西汉置。治今安徽芜湖市东。因地卑蓄水而生芜藻,故名。属丹阳郡。三国吴黄武初,移治今芜湖市。东晋义熙中废。五代唐复置,属升州。宋属宣州、太平州。元属太平路,明、清属太平府。为当时交通之要冲,明天启中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