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言不顾行 |
释义 | 言不顾行历史典故 言不顾行怎么写好看:
言不顾行历史词典解释顾:照应。 言语不能和行为相照应。 表示言行不一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下》:“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。”宋.徐铉《筠州刺史林廷皓责授制》:“耻过作非,言不顾行,为臣如此,在法难容。” 主谓 说话不顾及行动。言行不一致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曰:“何以是嘐嘐也? 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。”△多用于描写言行脱节的人。 →言行相诡 ↔言行一致。 也作“言不及行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.胠箧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,而仁义存焉。”史记.游侠列传序:“故伯夷丑周,饿死首阳山,而文 武不以其故贬王;跖 蹻暴戾,其徒诵义无穷。由此观之,‘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,侯之门仁义存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