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太康三年地记历史词典解释
书名。又名《晋太康三年地志》、《地志》、《地记》、《晋太康地记》。作者不详。五卷(一说十卷)。书成于西晋太康三年(282)。记载晋初十九州及郡、县建置沿革、地名取义、山水、物产、风俗,兼及历史事件、名胜古迹等。《水经注》、《太平寰宇记》多有引其文。原书已佚,今有清毕沅辑本,不分卷。以经训堂本为善,另有《丛书集成本》通行。
词语分解:
- 地记的解释 有关地理的记载。南史·任昉传:“ 昉 撰杂传二百四十七卷,地记二百五十二卷,文章三百三十卷。” 宋 曾巩 南轩记:“下至兵权历法,星官药工,山农野圃,方言地记,佛老所传,吾悉得於此。”据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“药”应作“乐”。
历史知识推荐:兰亭
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会稽山下。因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而著名。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。兰亭本位于天柱山下鉴湖湖口,以后曾迁至鉴湖中及天柱山顶。南北朝后期,在鉴湖中的兰渚。北宋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