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面悛心怎么写好看:
革面悛心书法图片
革面悛心历史词典解释
见“洗心革面”。唐·刘禹锡《代谢赴行营表》:“以忠义感胁从之伍,以含弘安反侧之徒。革面悛心,期乎不日。”
词语分解:
- 革面的解释 1.谓改变脸色或态度。易·革:“君子豹变,小人革面。” 王弼 注:“小人乐成则变面以顺上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小人革面者,小人处之但能变其颜面容色顺上而已。”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:“覩几蝉蜕,悟主革面。” 宋 司马光 任守忠第三札子:“往来革面,进退异辞。”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:“令羣臣咸誓言上表,革面相从,于是国是定而议论一矣。”2.比喻彻底悔改。 晋 葛洪 抱朴子·用刑:“洗心而革
- 悛心的解释 悔改之心。书·泰誓上:“惟 受 罔有悛心,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,遗厥先宗庙弗祀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言 紂 纵恶无悔改之心。”宋书·王僧达传:“ 僧达 屡经狂逆,上以其终无悛心,因 高闍 事陷之。” 宋 曾巩 洪范传:“教之而犹不典式我也,则是其终无悛心,众之所弃,而天之所讨也,然后加之以刑,多方之所谓‘至於再、至於三’者也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狐绥鸨合
诗经•卫风·有狐:“有狐绥绥,在彼淇梁。”清·王韬淞隐漫录•乐仲瞻:“邻妇浼卖花媪以重利招之往,狐绥鸨合,丑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