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历史知识:

 

词条 古北口
释义

古北口

历史地名

古北口怎么写好看:

古北口怎么写好看古北口书法图片

古北口历史词典解释

又名北口、虎北口。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古北口。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燕乐县:“东北百八十里有东军、北口二守捉。北口,长城口也。”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》:天祐十年(913)三月,“乙丑,收古北口”,即此。形势险峻,为历代军事守备重地。元设古北口千户所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)置守御千户所于此,三十年(1397)改为密云后卫,嘉靖后设参将驻之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设直隶提督并置巡司驻此。


又称虎北口(《资治通鉴》、《乘轺录》)。女真语称留斡岭(《金史地理志》)。在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。地处燕山山脉天然峡谷,两旁峻崖夹峙,一线中穿,为燕京通往山北的险要之道。十六国时已开通,称蠮螉塞。唐为防扼奚、契丹,于此置北口守捉。916年契丹经此取山南地。辽为南京析津府和中京大定府之间主要通口,宋、辽使节和商旅往返多经此,设驿馆、榷场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沈括等使辽皆经此。金天会三年(1125年),败宋兵于此。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,秃坚帖木儿举兵向都,皇太子由此北趋。明初为防御鞑靼,自山海关至此,修筑边墙,派兵驻守。洪武十一年(1378年)建城,周四里余,十二年置千户所,三十年改为密云后卫。永乐十九年(1421年)迁都燕京后,为都城东北门户。嘉靖以后,置参将驻守。清顺治初,改置都司。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置提督,为重镇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,置顺天府理事同知、巡检司同驻于此。今明建城墙依稀可见。古北口一带长城气势磅礴,雄伟壮观,横跨在潮河之上,下设三道水门,是长城建筑中不多见的胜景。

古 北 口 长 城

词语分解:

  • 古北口的解释 长城 隘口之一。在 北京市 密云县 东北,为古代军事要地。 宋 欧阳修 重赠刘原父诗:“ 古北岭 口踏新雪, 马盂山 西看落霞。” 明 徐渭 代知清丰沉公祀碑:“会虏入 古北口 ,逼都城。” 清 顾炎武 昌平山水记:“ 唐庄宗 取 幽州 , 辽太祖 取 山南 , 金 之破 辽 兵、败 宋 取 燕京 ,皆由 古北口 。”亦省作“ 古北 ”。 明 王鏊 震泽长语·国猷:“ 居庸 、 古北 、
  • 古北的解释 见“ 古北口 ”。
  • 口的字典解释 口 kǒu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:口腔

历史地名推荐:督扬

①即祝阿、祝柯。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。左传: 襄公十九年 前554,“诸侯还自沂上,盟于督扬”。杜注: “督扬,即祝柯也。”②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。左传: 成公十六年 前575,“诸

随便看

 
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23 15:28: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