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一盘散沙 |
释义 | 一盘散沙历史典故 一盘散沙怎么写好看:
一盘散沙历史词典解释比喻大家不团结,或力量分散,没有组织起来。梁启超《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》:“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,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。”鲁迅《致台静农》:“盖北新已非复昔日之北新,如一盘散沙,无人负责。”朱自清《新诗的进步》:“没有看惯的只觉得一盘散沙,但实在不是沙,是有机体。”亦作“一片散沙”。孙中山《民族主义第一讲》:“外国旁观的人说中国是一片散沙,这个原因是在什么地方呢?” 偏正 形容人心涣散,不能团结一致。杨沫《青春之歌》:“我们像一盘散沙,同学们,这种情况我们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。”※“散”,不读作sàn。△贬义。常用于形容时局或团体。→乌合之众 ↔万众一心。也作“一片散沙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庸夫俗子见“凡夫俗子”。野叟曝言72回:“~奴既看不入眼,英雄豪杰自必早有妻室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