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历史词典解释
鞭子虽长,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去。 比喻力量达不到。语出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《资治通鉴.齐纪.明帝建武二年》:“古人有言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”。南郑于国,实为马腹也。’”后也简作〔鞭长不及马腹〕。明.李清《三垣笔记附识中.崇祯》:“督师去河南数千里,所谓鞭长不及马腹。”鲁迅《两地书.五〇》:“相距又远,鞭长不及马腹,也还是姑且记在帐上罢。”
词语分解:
- 马腹的解释 1.马的腹部。左传·宣公十五年:“古人有言曰:‘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’” 南朝 梁 吴均 从军行:“阵头横却月,马腹带连钱。”2.传说中的兽名。山海经·中山经:“ 蔓渠之山 ……有兽焉,其名曰马腹,其状如人面虎身,其音如婴儿,是食人。”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·马腹兽:“马腹之物,人面似虎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好自为之
自己妥善处置,好好地干。田海燕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:“至于四川的革命事情,还望四川同志好自为之。” 偏正 自己谨慎处理,好好做。柳建伟苍茫冬日:“一个中气十足的男人声音挤破帘子出来了: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