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联 | 选择使子乡党自好者望望然欲洁其身弗顾也弗视也 举尔所知有贱丈夫焉洋洋乎而闰市利患得之患失之 |
释义 | 选择使子乡党自好者望望然欲洁其身弗顾也弗视也 举尔所知有贱丈夫焉洋洋乎而闰市利患得之患失之集句,清末民国讽喻联集 对联全文上联:选择使子乡党自好者望望然欲洁其身弗顾也弗视也 参考注释选择[select] 从一群或一组中挑选 选择地点 乡党[fellow villager or townsman] 家乡,乡里 各官之后,就是亲戚,以及乡党。——《幻中真》 还付乡党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 自好自以为美好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天下大乱,圣贤不明,道德不一,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。”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善在身,介然必以自好也。” 自爱;自重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乡党自好者不为,而谓贤者为之乎?” 朱熹 集注:“自好,自爱其身之人也。”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立节参民,执操不侵,怨言过於耳必随之以剑,世主必从而礼之,以为自好之士。”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顽顿亡耻,奊詬亡节,廉耻不立,且不自好,苟若而可,故见利则逝,见便则夺。” 章炳麟 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次即束身自好,优游卒岁,以自处于朝隐。” 望望(1).瞻望貌;依恋貌。《礼记·问丧》:“其往送也,望望然,汲汲然,如有追而弗及也。” 郑玄 注:“望望,瞻顾之貌也。” 南朝 齐 谢朓 《怀古人》诗:“望望忽超远,何由见所思?” 唐 董思恭 《感怀》诗:“望望情何极,浪浪泪空泫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舟还江南阻风有怀伯兄》诗:“平皋望望欲何嚮,薄宦嗟嗟空此行。” (2).失望貌;扫兴貌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推恶恶之心,思与乡人立,其冠不正,望望然去之,若将浼焉。” 朱熹 集注:“望望,去而不顾之貌。” 唐 唐彦谦 《感物》诗之一:“岂无鱼鳖交,望望为所憎。” 明 刘若愚 《酌中志·见闻琐事杂记》:“﹝公﹞以其爱画之心,而为爱才之举,则天下必不致有遗才,如此图中望望而去也。” 茅盾 《在公园里》:“到池边去张一眼,‘呀,没有鱼的!’终于踏遍了园里的每一条路,就望望然走了的,是我们的真正老牌国货的小市民。” (3).急切盼望貌。 唐 杜甫 《洗兵马》诗:“田家望望惜雨乾,布穀处处催春种。” 宋 梅尧臣 《寄李献甫》诗:“望望当速来,止琴视孤鸿。” 清 陆以湉 《冷庐杂识·赵屏山》:“望望吟幐逐去蓬,归程千里雪初融。” (4).犹看看。 明 汤显祖 《紫箫记·就婚》:“俺从不到这楼上, 李十郎 一时未来,且同郡主楼上望望。” 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三章:“于是她抬起头来,望望寂静的树林,望望双门紧闭的古庙,慢慢地站起身来。” (5).指探望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二回:“閒着无事,去望望 郭铁笔 。” 所知(1) [knowledge]∶已掌握的知识 所知不多 (2) [acquaintance]∶指相识的人 他所知的只是有限的几个人 贱丈夫指贪鄙的男子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有贱丈夫焉,必求龙断而登之,以左右望而罔市利。” 赵岐 注:“贱丈夫,贪人可贱者也。” 宋 苏轼 《感兴》诗之二:“近知贱丈夫,突入犯赤轩。” 清 汪懋麟 《抱耒堂记》:“躬耕者,圣贤卿相之业也……舍是而致天下之名誉贵富,皆贱丈夫也。” 洋洋(1) [numerous;copious]∶形容众多或丰盛 洋洋万言 (2) [grand;magnificent]∶盛大 河水洋洋 (3) [vast]∶广远无涯 牧野洋洋 (4) [fine;good]∶美善 声蔼洋洋 洋洋德音 (5) [happy]∶喜乐 喜气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 (6) [loud]∶形容声音响亮 钟磬洋洋 流水声洋洋 乎而(1).语气助词。用于句末,表示赞叹。《诗·齐风·著》:“俟我於著乎而,充耳以素乎而,尚之以琼华乎而!” (2).“乎”和“而”是文言中常用的虚词,因借以指文言。《剪灯馀话·田洙遇薛涛联句记》:“劝酬兼尔汝,讲论杂乎而。”杂乎而,谓口语夹杂文言。 市利(1).贸易之利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有贱丈夫焉,必求龙断而登之,以左右望而罔市利。” 赵岐 注:“罔取市利。”《商君书·外内》:“故为国者,边利尽归于兵,市利尽归于农。”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园池》:“与百姓争荐草,与商贾争市利,非所以明主德而相国家也。” (2).牟取利益。 三国 魏 潘勗 《拟连珠》:“臣闻媚上以市利者,臣之常情,主之所患。”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王魁传》:“ 康侯 既死,有妄人託 夏噩 姓名作《王魁传》,实欲市利於少年狎邪辈。” 患失生怕失去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大人患失而惑。” 杨伯峻 注:“患失即《论语·阳货篇》之‘患失之’,患失位也。” 清 恽敬 《南华九老会诗谱序》:“是故过於进,将为患失之鄙夫,过於退,不失为引身之君子。”参见“ 患得患失 ”。 |
随便看 |
|
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、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,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