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联 | 宛转通幽处; 玲珑得旷观。 |
释义 | 宛转通幽处; 玲珑得旷观。名人名家,名胜,江苏,5字对联 对联全文上联:宛转通幽处; 对联备注:(清-刘敬舆《云山阁联》;刘邻初敬舆江苏扬州东园贺园云山阁联) 对联宛转通幽处; 玲珑得旷观。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宛转(1) [mediate;help to effect a compromise]∶圆场;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,没处取讨,索性做个宛转。——明·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 (2) [pass through many hands and places]∶辗转 路宛转石间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 宛转而不卧 (3) [mild and indirect;tactful]∶婉转 通幽(1).谓与神鬼交通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管辂传》“ 经 ( 王经 )为 江夏 太守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《管辂别传》:“ 经 每论 輅 ,以为得龙云之精,能养和通幽者,非徒合会之才也。” 鲁迅 《坟·科学史教篇》:“科学隐,幻术兴,天学不昌,占星代起,所谓点金通幽之术,皆以昉也。” (2).通往幽胜之处。语出 唐 常建 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诗:“竹逕通幽处,禪房花木深。” 明 文徵明 《寄题百花庵》诗:“旧种长松应结子,新开竹径更通幽。” 清 张德彝 《随使法国记·马赛波尔多纪事》:“千峰叠秀,曲径通幽,楼房点缀,松柏婆娑。” 徐迟 《牡丹》二:“在新市场盖起一座大舞台,富丽堂皇;还在它旁边布置了一座曲径通幽的园林。” 玲珑(1) [exquisite]∶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(2) [clever and nimble; clever and person]∶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(3) [tinkling]∶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旷观(1).纵观。 明 方孝孺 《悯知赋哀叶廷振》:“吾旷观乎宇宙兮,等万古于一沤。” 严复 《主客平议》:“旷观千古,横览五洲。” 陶曾佑 《中国文学之概观》:“旷观古今来之文学名家,莫不战理欲之机关,荷乾坤之钟毓。” (2).广阔的见识。 章炳麟 《诸子学略说》:“当时学者惟以师説为宗,小有异同,便不相附,非如后人之忌狭隘、喜宽容,恶门户、矜旷观也。” |
随便看 |
|
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、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,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