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对联:

 

对联 儒为戏,生旦净丑外副末,呼十门脚色,同拜一堂,重道尊师大排场,看破世情都是戏; 学而优,五六工尺上四合,添两字凡乙,共成七调,唱余和汝小伎俩,即论文行已兼优。
释义

儒为戏,生旦净丑外副末,呼十门脚色,同拜一堂,重道尊师大排场,看破世情都是戏; 学而优,五六工尺上四合,添两字凡乙,共成七调,唱余和汝小伎俩,即论文行已兼优。

名人名家,寿联,长联,名胜,戏院

对联全文

上联:儒为戏,生旦净丑外副末,呼十门脚色,同拜一堂,重道尊师大排场,看破世情都是戏;
下联:学而优,五六工尺上四合,添两字凡乙,共成七调,唱余和汝小伎俩,即论文行已兼优。

对联备注:

(清-严保庸《自寿联》;严保庸题北京京师戏馆)

参考注释

生旦净丑

生:小生;旦:花旦;净:花脸;丑:小丑。京剧里的四种人物扮相,借指各种人物。

副末

(1). 宋 杂剧、 金 院本的脚色。从参军戏中的苍鹘演变而来。任务是烘托发挥“副净”所制造的笑料。 宋 欧阳修 《与梅圣俞书(嘉祐三年)》:“正如杂剧人,上名下韵下来,须勾副末接续尔。” 宋 灌圃耐得翁 《都城纪胜·瓦舍众伎》:“杂剧中……副浄色发乔,副末色打浑,又或添一人装孤。” 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院本名目》:“一曰副末,古谓之苍鶻。”

(2). 元 杂剧中居次要地位的末。 元 无名氏 《碧桃花》楔子:“副末扮 张道南 引浄 兴儿 上。”

(3). 宋 元 南戏和 明 清 传奇演出开场时向观众介绍剧情概要的角色,兼做杂差。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副末开场》:“第一齣,副末开场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唱完三齣头,副末执着戏单上来点戏。”

十门

指八方和上、下。《淮南子·要略》:“诚通乎二十篇之论,睹凡得要,以通九野,径十门。” 高诱 注:“八方上下也。” 南朝 梁 王筠 《侍宴饯临川王北伐应诏诗》:“我皇俊圣,千年踵武,德洞十门,威加八柱。”

脚色

(1) [rol]∶演员扮演的戏剧中人物

全班戏子都穿了脚色的衣裳

(2) [official post]∶差事;职务

当个极苦的脚色

(3) [a type of person]∶某一类型的人物

他是一个通文不通道的脚色

(4) [origin]∶来历;底细

去查一查他的脚色

道尊

(1).对道士的敬称。 唐 韦应物 《寄黄刘二尊师》诗:“道尊不可屈,符守岂暇餘。高斋遥致敬,愿示一编书。”

(2).对道一级行政长官的敬称。《檮杌闲评》第三五回:“知府道:‘岂可暴露多日?’不一时,道尊也来拜了。”《快心编三集》第八回:“昨闻道尊将到回署,故差小价往候。”

师大

师范大学的简称,师范大学在我国的设置历史最为悠久,传统意义上的“师范大学”,主要是指培养各类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,但就现代意义来讲,“师范大学”不仅担负着培养高水平的师资使命,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,更被赋予了一种全新意义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的标识,师范大学正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培养文、理、工、教人才向更为全面的综合性大学拓展。师范大学是最接近教育本质的大学。

排场

(1) [ostantation and extravagance]∶场面奢侈、铺张

讲排场

(2) [(of play) plot]∶戏中情节

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,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,排场又好,词藻更妙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(3) [blame]∶责备

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,可见老背晦了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(4) [status]∶身分;地位体面

承尚排场

看破

[see through;be disillusioned with] 看穿,看透

世情

[the ways of the world] 世上的种种情形;世态人情

不懂世情

学而

《论语》首篇篇名,后借指《论语》。 宋 刘克庄 《田舍即事》诗:“邻壁嘲啾诵《学而》,老人睡少听移时。”

六工

六种工匠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之六工曰:土工、金工、石工、木工、兽工、草工,典制六材。” 郑玄 注:“此亦 殷 时制也, 周 则皆属司空。土工,陶旊也。金工,筑冶鳧栗锻桃也。石工,玉人、磬人也。木工,轮舆弓庐匠车梓也。兽工,函鲍韗韦裘也。唯草工职亡,盖谓作萑苇之器。”

四合

(1).四面围拢。 汉 班固 《西都赋》:“人不得顾,车不得旋,闐城溢郭,旁流百廛,红尘四合,烟云相连。”《新唐书·吐蕃传下》:“ 乞悉蓖 见兵寡,悉众追,堕伏中,兵四合急击,遂禽之,献京师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有草舍三楹,花木四合其所。”

(2).四方配合;四面相应。《汉书·儿宽传》:“六律五声,幽赞圣意;神乐四合,各有方象。” 唐 韩愈 《汴泗交流赠张仆射》诗:“发难得巧意气粗,欢声四合壮士呼。”

七调

古乐律高低音域,自黄钟至中吕,称七调。《魏书·乐志》:“ 崔九龙 言於太常卿 祖莹 曰:‘声有七声,调有七调,以今七调,合之七律,起於黄钟,终於中吕。今古杂曲,随调举之,将五百曲。’”《资治通鉴·后周世宗显德六年》:“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,得黄钟正声,半之为清声,倍之为缓声,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。十二律旋相为宫以生七调,为一均。凡十二均、八十四调而大备。”后世宫、商、角、羽各有七调,称四声二十八调。参阅《宋史·乐志十七》。

伎俩

(1) [trick]∶手段;花招

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

(2) [technique]∶技艺;本领

见他伎俩,飞ma6报太祖。——明·佚名《英烈传》

文行

(1).文章与德行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以四教,文行忠信。” 宋 苏轼 《潮州韩文公庙碑》:“始 潮 人未知学,公命进士 赵德 为之师,自是 潮 之士,皆篤於文行。” 明 刘基 《深居精舍记》:“上人名 允若 ,字 季衡 ,以文行闻於时贤。” 清 刘大櫆 《郑氏节母传》:“督学使者及郡守多重其文行。”

(2).谓仅有虚文下达。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杖罚虽有旧科……若皆有其实,则体所不堪,文行而已,又非设罚之意。”

兼优

[be good in all the aspects] 指一人在几个方面均较突出

随便看

 

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、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,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2/23 6:20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