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联 | 大勇却慈祥,论古略同曹武惠; 至诚相许与,有章曾荐郭汾阳。 |
释义 | 大勇却慈祥,论古略同曹武惠; 至诚相许与,有章曾荐郭汾阳。挽联,名人名家,12字对联 对联全文上联:大勇却慈祥,论古略同曹武惠; 对联备注:(清-曾国藩《挽塔齐布联》) 参考注释大勇(1).谓超乎寻常的勇敢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子好勇乎?吾尝闻大勇於夫子矣:自反而不缩,虽褐宽博,吾不惴焉;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,吾往矣。”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诸将对敌神色皆动;惟 贺拔公 临阵如平常,真大勇也。” 清 黄遵宪 《锡兰岛卧佛》诗:“惟佛具大勇,自弃铜轮王。” 邹韬奋 《信箱·引起研究的兴趣》:“由大智中产生大勇……才是最坚毅的大勇。” (2).极为勇敢的人。《吕氏春秋·孟春》:“大匠不斵,大庖不豆,大勇不鬭,大兵不寇。” 慈祥[kindly] [老年人的态度、神色] 和善安详 慈祥的面容 略同亦作“畧同”。大致相同。《汉书·平当传》:“﹝ 平当 ﹞文雅虽不能及 萧望之 、 匡衡 ,然指意略同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庞统传》“ 徽 甚异之,称 统 当为 南州 士之冠冕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《江表传》:“天下智谋之士,所见略同耳。” 唐 韩愈 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 淄青 、 恒冀 两道,与 蔡州 气类略同。” 明 叶盛 《水东日记·黄少保才识》:“公所对与其所预计畧同,以是尤敬服之。” 至诚[complete sincerity] 极为诚恳;诚心诚意 至诚待人 其言多痛切,发于至诚。——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 许与(1).谓结交引为知己。《文选·任昉<王文宪集序>》:“弘长风流,许与气类,虽单门后进,必加善诱。” 刘良 注:“许与,谓招引也。” 宋 刘攽 《献欧阳永叔》诗:“ 信陵 虚左乘, 程子 倾盖亲,意气已然诺,许与忘旧新。” 清 龚自珍 《语录》:“又论‘知在见君时,还相许与否?’先生曰:许与二字拟易之,以其弱腐。” (2).称许。 唐 杜甫 《壮游》诗:“许与必词伯,赏游实贤王。” 宋 陆游 《<赵秘阁文集>序》:“已而故尚书 孙公 仲益 、端明 汪公 圣锡 、侍御 王公 龟龄 文益出於世,往往见公名字於其间,许与甚至。”《明史·刘子辅传》:“按察使 周新 不苟许与,独称 子辅 贤。” 有章(1).有法度,有文采。《诗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。其容不改,出言有章。” 郑玄 笺:“吐口言语,又有法度文章。”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故君子在位可畏,施舍可爱……动作有文,言语有章,以临其下,谓之有威仪也。” 杨伯峻 注:“有章,犹今言有条理。”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并命在位,展诗发志,则夫诵美有章,陈信无愧者歟。” (2).有所显示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<封禅文>》:“厥之有章,不必谆谆。” 李善 注引《汉书音义》:“天之所命,表以符瑞,章明其德,不必谆谆然有语言也。” 郭汾阳指 唐 名将 郭子仪 。 安史 之乱平息以后, 郭子仪 功封 汾阳王 ,故称。 明 李梦阳 《秋望》诗:“闻道 朔方 多勇略,只今谁是 郭汾阳 。” 清 赵翼 《壬申元日》诗:“笑引古人相比较,居然已胜 郭汾阳 。” |
随便看 |
|
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、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,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