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寄诸弟 |
朝代 | 唐代 |
作者 | 韦应物 |
释义 | 寄诸弟原文岁暮兵戈乱京国,帛书间道访存亡。还信忽从天上落,唯知彼此泪千行。 诗词问答问:寄诸弟的作者是谁?答:韦应物 韦应物寄诸弟书法欣赏
全唐诗:卷188_28 参考注释岁暮(1) 一年最后的一段时间 岁暮天寒 (2) 指寒冬 岁暮衣裳单 (3) 比喻年老 年衰岁暮 兵戈(1).指兵器。 唐 李白 《大猎赋》:“韜兵戈,火网罟。” (2).指战争。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欲兴兵戈,以诛暴 楚 。”《后汉书·独行传·谯玄》:“时兵戈累年,莫能脩尚学业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六回:“今四方分争,兵戈方始,若復废法,何以讨贼耶?” 清 周亮工 《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》诗:“兵戈十载后,穷巷远游人。” (3).指军队。 唐 黄滔 《景阳井赋》:“玉楼之丝管宵咽,桂岸之兵戈昼逼。” 宋 岳飞 《奉诏移伪齐檄》:“顺逆二途,蚤宜择处。兵戈既逼,虽悔何追。” 京国京城;国都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王仲宣诔》:“我公实嘉,表扬京国。” 唐 牟融 《赠韩翃》诗:“京国久知名,江河近识荆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听女迎亲》:“若是到京国,相逢处,做箇好筵席。” 帛书写在缣帛上的文字;用缣帛写的文字或书籍 得雁,足有系帛书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 间道〈书〉偏僻的或抄近的小路。存亡生存和死亡,存在和灭亡 关系生死存亡的战争 从天顺从天意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者敦和,率神而从天。”《宋书·礼志一》:“自五帝三王以下,或父子相继,同体异德;或纳大麓,受终文祖;或寻干戈,从天行诛。” 上落(1).责难;数落。《 * 词话》第八六回:“几曾见咱家小大姐面儿来,万物也要个真实,你老人家就上落我起来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五八回:“ 狄婆子 道:‘可不是真个怎么?我正待要上落你哩!’” 梁斌 《红旗谱》三二:“ 老驴头 坐在炕沿上,把两只手掌抠在怀里,合着眼,闭着嘴,什么也不说,干挨 春兰 上落。” (2).指价格上涨和下跌所造成的差额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五回:“那捐的数目,也没有什么大上落,总不过一两元,或者三四元。” 洪深 《香稻米》第二幕:“这两天的行市,不过这样,至多一两角洋钱的上落。” (3).泛指超出标准的差距。 茅盾 《夏夜一点钟》:“这牌子的手表走得极准,半秒钟也不会上落的。” (4).上下。 鲁迅 《准风月谈·为翻译辩护》:“ 中国 人原是喜欢‘抢先’的人民,上落电车、买火车票、寄挂号信,都愿意一到便是第一个。” 彼此对称词。指你我、双方,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 军中之将,各有彼此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