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清平乐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周紫芝 |
释义 | 清平乐原文烟鬟敛翠。柳下门初闭。 门外一川风细细。 沙上暝禽飞起。 今宵水畔楼边。 风光宛似当年。 月到旧时明处,共谁同倚阑干。 诗词问答问:清平乐的作者是谁?答:周紫芝 周紫芝清平乐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烟鬟亦作“烟鬟”。1.指妇女的鬓发。亦形容鬓发美丽。 唐 韩愈 《题炭谷湫祠堂》诗:“祠堂像侔真,擢玉紆烟鬟。” 唐 罗邺 《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》:“ 稽岭 春生酒冻销,烟鬟红袖恃娇饶。”参见“ 烟鬟雾鬢 ”。 (2).喻云雾缭绕的峰峦。 宋 苏轼 《凌虚台》诗:“落日衔翠壁,暮云点烟鬟。” 宋 范成大 《题城山挂月堂壁》诗:“百迭烟鬟得眼明,坐来心跡喜双清。” 邵瑞彭 《题亚子<分湖旧隐图>》诗:“怜他一片盈盈水,照出烟鬟为阿谁。” 敛翠凝聚秀色。 唐 许浑 《晨起西楼》诗:“留情深处驻横波,敛翠凝红一曲歌。” 前蜀 牛峤 《菩萨蛮》词之六:“緑云鬢上飞金雀,愁眉敛翠春烟薄。” 前蜀 尹鹗 《菩萨蛮》词:“蛾眉应敛翠,咫尺同千里。” 下门复姓。 周 代有 下门子 。见《国语·周语下》。 店铺卸下门板,谓开市。 阿英 《流离》二:“人家货都没有了,硬要人下门,究竟有什么用处呢?” 一川(1).一条河流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。”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赣水》:“ 豫章水 出 赣县 西南而北入 江 ,盖控引众流,总成一川。” (2).一片平川;满地。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。 唐 杜甫 《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》诗之一:“平地一川稳,高山四面同。” 宋 贺铸 《青玉案》词:“试问閒愁都几许?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。” 元 赵显宏 《满庭芳·耕》曲:“耕田看书,一川禾黍,四壁桑榆, * 也有欢娱处,莫説其餘。” 细细(1).轻微。 唐 杜甫 《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》诗:“宫草微微承委珮,鑪烟细细驻游丝。” 宋 晏殊 《清平乐》词:“金风细细,叶叶梧桐坠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聂小倩》:“足心有小孔,如锥刺者,细细有血出。” (2).仔细。 宋 苏辙 《葺居》诗之四:“时来拾瓦砾,细细留花地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四回:“你竟叫 赖大 带了去细细的问他的本家儿有人没有。” 赵树理 《登记》:“ 小飞蛾 呢?自从 燕燕 和 艾艾 走出去,她把 小晚 这一家子细细研究了好几遍。” (3).缓缓。 唐 杜甫 《江畔独步寻花绝句》之七:“繁枝容易纷纷落,嫩叶商量细细开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招叶致远》诗:“山桃溪杏两三栽,嫩蕊商量细细开。”《醒世恒言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大官人莫要性急,且请坐下,再细细商议。” 杨朔 《风暴》:“时候才三更多天,霜在细细地落。” (4).密密。 宋 苏轼 《风水洞和李节推》之二:“细细龙鳞生乱石,团团羊角转空巗。” 飞起(1).向上飞离。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颛顼》:“有曳影之剑,腾空而舒,若四方有兵,此剑则飞起指其方,则剋伐。” 宋 孙光宪 《八拍蛮》词:“孔雀尾拖金线长,怕人飞起入丁香。” (2).扔起。 孙犁 《白洋淀纪事·吴召儿》:“她飞起一块石头,那颗枣儿就落在前面地下了。” 今宵今夜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走笔戏书应令》诗:“今宵花烛泪,非是夜迎人。” 唐 雍陶 《宿嘉陵驿》诗:“今宵难作 刀州 梦,月色江声共一楼。” 水畔水边。 唐 白居易 《闲居自题戏招宿客》诗:“水畔竹林边,閒居二十年。” 冰心 《往事·悟》:“﹝他﹞从松影掩映中,翻身走下亭子,直到了水畔。” 风光(1) 风景;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——宋· 杨万里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 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。——毛 * 《沁园春·雪》 (2) 名胜风景 (3) 光耀,体面(含贬义) 宛似宛如 从远处眺望,古老的长城宛似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之间 当年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旧时过去的时候;从前;昔时 著我旧时裳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 旧时茅店社林边。——宋· 辛弃疾《西江月》 旧时栏楯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 明处(1) 明亮的地方 (2) 当众;公开 倚阑见“ 倚栏 ”。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