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访范师山房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李石 |
释义 | 访范师山房原文野不山围合,春生物自欣。溪声如听雨,松色1一1欲摩云。 谢客推门入,支郎半坐分。 林间携小队,不敢散鸦群。 诗词问答问:访范师山房的作者是谁?答:李石 李石访范师山房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生物有生命的物体,具有生长、发育、繁殖等能力,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。动物、植物、微生物都是生物 森林生物 只有几只苍鹰在高空盘旋,看不见旁的生物。——《孟姜女》 溪声溪涧的流水声。 唐 陈润 《宿北乐馆》诗:“庭木萧萧落叶时,溪声雨声听不辨。” 宋 陆游 《登紫翠楼》诗:“水落溪声壮,天寒山色奇。” 清 赵俞 《溪声》诗:“却笑溪声忙底事,奔流偏欲到人间。” 叶圣陶 《记金华的两个岩洞》:“随着山势,溪流时而宽,时而窄,时而缓,时而急,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。” 谢客(1) 婉言拒绝会见宾客 (2) 向宾客致谢 支郎(1).称 汉 末、 三国 时僧人 支谦 。 月支国 人,于 东汉 末迁居 吴 地,从 吴 孙权 黄武 二年(公元223年)到 孙亮 建兴 二年(公元253年),译出《大明度无极经》等八十八部,一百一十八卷,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。其人细长黑瘦,眼多白而睛黄,除博通梵籍外,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,时人谚曰:“ 支郎 眼中黄,形躯虽小是智囊。”参阅 隋 费长房 《历代三宝记·魏吴录》、 宋 道诚 《释氏要览·称谓》。 (2).指 晋 代高僧 支遁 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释道·禅林诸名宿》:“其时 雪浪 洪恩 本讲经法司,而风流文藻,辨博自喜,有 支郎 畜马剪隺之风。” 清 曹寅 《寄题东园》诗之七:“ 支郎 偏爱马,处士独怜鹤。”参见“ 支公 ”。 (3).泛称僧人。 唐 郑谷 《重访黄神谷策禅者》诗:“初尘芝阁辞禪阁,却访 支郎 是老郎。” 前蜀 韦庄 《下第题青龙寺僧房》诗:“酒薄恨浓消不得,却将惆悵问 支郎 。” 小队(1) (2) 人数少的队伍 (3) 特指农业生产队 不敢(1) 没有胆量,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(2)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,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(3) 谦词,不敢当 贵姓?不敢当,姓盛。——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