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题玄哲禅师影堂 |
朝代 | 唐代 |
作者 | 张乔 |
释义 | 题玄哲禅师影堂原文吾师视化身,一念即遗尘。岩谷藏虚塔,江湖散学人。 云迷禅处石,院掩写来真。 寂寞焚香后,闲阶细草生。 诗词问答问:题玄哲禅师影堂的作者是谁?答:张乔 张乔题玄哲禅师影堂书法欣赏
全唐诗:卷638-70 参考注释化身(1) 佛在人间暂时出现的人、动物或植物的形体 (2) 体现某种抽象事物(如灵魂、思想、原则或典型)的东西 勇敢的化身 一念(1).一动念间;一个念头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却出东西门行》:“一念起关山,千里顾兵窟。” 唐 陈鸿 《长恨歌传》:“由此一念,又不得居此,復堕下界。” 宋 陆游 《自规》诗:“忿慾俱生一念中,圣贤亦本与人同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六回:“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,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,一念背了天理人情,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。” (2).佛家语。指极短促的时间。《仁王般若波罗蜜经·观空品》:“九十刹那为一念。” 北魏 昙鸾 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》卷上:“六十刹那为一念。”《翻译名义集·时分》:“一念中有九十刹那。” 遗尘(1).指前人行动所留的痕迹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盖前哲之遗尘,有足求者。” 晋 左思 《魏都赋》:“且 魏 地者,毕昴之所应, 虞 夏 之餘人,先王之桑梓,列圣之遗尘。” 唐 宋之问 《过史正议宅》诗:“旧交此零落,雨泣访遗尘。” 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甲部第三章:“听离鸞别鵠之音,覩月缺花飞之惨,遗尘在簟,破镜闇然,仰视双翔,能无泪下。” (2).指残留的灰尘。比喻未尽去除的尘思俗念。《文选·孙绰<游天台山赋>》:“荡遗尘於旋流,发五盖之游蒙。” 李善 注:“虽遣而未能尽,故曰遗。《中论》曰:六尘,色声香味触法。” (3).指遗弃的灰尘。形容轻微之极。 唐 李白 《陈情赠友人》诗:“薄德中见捐,忽之如遗尘。” 元 无名氏 《冻苏秦》第四折:“覰朋友若遗尘,没半点话温存。” 明 李东阳 《读唐史》之十二:“其所言者旋已弃如遗尘,过如飘风。” (4).谓遗弃尘俗;抛弃尘念。 唐 张乔 《题玄哲禅师影堂》诗:“吾师视化身,一念即遗尘。” 明 屠隆 《綵毫记·仙官列奏》:“荡景神宇澄,遗尘太霄逈。” 清 王夫之 《牧万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》:“先生孝自天丰,文因通胜,遗尘云迥,抗志霜清。” 岩谷亦作“嵒谷”。犹山谷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土鬱之发,巖谷震惊。”《南齐书·杜京产传》:“谓宜释巾幽谷,结组登朝,则嵒谷含懽,薜萝起抃矣。” 唐 张乔 《题玄哲禅师影堂》诗:“巖谷藏虚塔,江湖散学人。” 清 吴伟业 《赠王鉴明五十》诗:“桓荣抱诗书,拾梠逃巖谷。” 谢觉哉 《访广西的笔记三则》:“ 龙胜 完全是山区,入境,车即行岩谷中。” 散学〈方〉∶放学 今天散学很早 处石磁石的别名。磁铁矿的矿石。又名吸铁石。中医入药,主治头晕目眩、耳鸣耳聋及心悸等病。参阅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石四·慈石》。 寂寞(1) 冷清孤单;清静 寂寞难耐 (2) 静寂无声 焚香(1) 烧香 焚香拜佛 (2) 点燃香支 焚香祷告 细草(1).小草。《后汉书·崔寔传》:“ 五原 土宜麻枲,而俗不知织绩,民冬月无衣,积细草而卧其中,见吏则衣草而出。” 南朝 梁 丘迟 《侍宴乐游苑送徐州应诏诗》:“轻荑承玉輦,细草藉龙骑。” 唐 杜甫 《旅夜书怀》诗:“细草微风岸,危檣独夜舟。” (2).远志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一·远志》。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