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蝶恋花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秦观 |
释义 | 蝶恋花原文紫燕双飞深院静。簟枕纱厨,睡起娇如病。一线碧烟萦藻井。小鬟茶进龙香饼。 诗词问答问:蝶恋花的作者是谁?答:秦观 秦观蝶恋花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紫燕亦作“ 紫鷰 ”。1.古代骏马名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 文帝 自 代 还,有良马九匹,皆天下之骏马也……一名紫燕騮。” (2).泛指骏马。《文选·颜延之<赭白马赋>》:“将使紫鷰駢衡,緑虵卫轂。” 吕向 注:“紫鷰、緑虵……皆骏马名也。” 唐 李白 《天马歌》:“回头笑紫燕,但觉尔辈愚。” 明 何景明 《七述》:“马则驊騮、赤驥、紫燕、青驥,漉漉师师,駪駪騤騤。” (3).燕名。也称越燕。体形小而多声,颔下紫色,营巢于门楣之上,分布于 江 南。见 宋 罗愿 《尔雅翼·释鸟三》。 唐 顾况 《悲歌》:“紫燕西飞欲寄书,白云何处逢来客。” 明 徐霖 《绣襦记·追奠亡辰》:“忍看寄垒人家双紫燕,母子自喃喃引数飞。” 双飞(1).成对飞翔。 三国 魏 曹丕 《清河作》诗:“愿为晨风鸟,双飞翔北林。” 唐 李白 《双燕离》诗:“双燕復双燕,双飞令人羡。” (2).常比喻夫妻情笃。《晋书·后妃传上·左贵嫔》:“惟帝与后,契阔在昔。比翼白屋,双飞紫阁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四回:“比翼双飞,频伽并命;生既堪怜,死尤可敬。” 纱厨见“ 纱幮 ”。 一线见“ 一线 ”。 亦作“ 一綫 ”。1.一根线,亦形容细长如线。 唐 杜甫 《至日遣兴》诗之一:“何人错忆穷愁日,愁日愁随一线长。” 宋 苏轼 《司马温公神道碑》:“稽天之潦,不能终朝,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,一与不一故也。” 元 萨都剌 《鹦鹉曲》:“觉来粉汗湿香脸,一线新红枕痕浅。” 明 唐寅 《晓起图》诗:“晓鸦无数盘旋处,緑树枝头一线红。” 毛 * 《菩萨蛮·黄鹤楼》词:“茫茫九派流中国,沉沉一线穿南北。” (2).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。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一回:“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,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,三人是一线传授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理宗绍定四年》:“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,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,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,以救生民一旦之命。” 清 宋潜虚 《徐节妇传》:“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,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,抱三尺之孤,挽一线之绪,而使之復兴,岂不悲哉!” 梁启超 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三章第四节:“其学界为螺线形,虽千变万化,殆皆一线所引也。” (3).形容极其细微。 金 元好问 《自题写真》诗:“东涂西抹窃时名,一线微官悮半生。” 清 曹寅 《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》诗之三:“酒边花外打乖人,劫后刚回一线春。” 梁启超 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四章第三节:“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,惟 江都 龙门 二子,独有心得,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。” 艾芜 《人生哲学的一课》:“这是一线生机,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。” (4).第一线。指作战的最前线,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。 碧烟青色的烟雾。 唐 韦应物 《贵游行》:“轻裾含碧烟,窈窕似云浮。” 宋 苏轼 《夜烧松明火》诗:“快焰初煌煌,碧烟稍团团。” 清 高士奇 《金鳌退食笔记》卷上:“宸极高居最上层,千重云树碧烟凝。” 藻井我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处理。一般做成圆形、方形或多边形的凹面,上有各种花纹、雕刻和彩画。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蒂倒茄於藻井,披红葩之狎猎。” 薛综 注:“藻井,当栋中交木方为之,如井干也。” 唐 李白 《明堂赋》:“藻井綵错以舒蓬,天牕赩翼而衔霓。” 邓友梅 《荒寺·由头》:“壁画藻井,十分庄严绚丽。” 小鬟(1).小发髻;孩童的发髻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》诗:“拭粉留花称,除釵作小鬟。” 宋 舒亶 《浣溪沙·和葆先春晚饮会》词:“《金缕》歌残红烛稀,《梁州》舞罢小鬟垂。” (2).旧时用以代称小婢。 唐 李贺 《追赋画江潭苑》诗:“小鬟红粉薄,骑马珮珠长。”《镜花缘》第五回:“宛如解事小鬟一般,故呼之为婢。” 苏曼殊 《无题》诗之四:“闻道别来餐事减,晚妆犹待小鬟催。” 香饼(1).焚香用的炭饼。 宋 欧阳修 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香饼,石炭也,用以焚香,一饼之火,可终日不灭。” (2).指用香料制成的小饼,可以佩带,也可以焚烧。《红楼梦》第五一回:“上一槅都是些笔墨、扇子、香饼、各色荷包、汗巾等类的东西。”参阅 宋 洪刍 《香谱·造香饼子法》。 拂拭掸去或擦去尘土 菱花(1).菱的花。 南朝 梁 简文帝 《采菱曲》:“菱花落復含,桑女罢新蚕。” 郁达夫 《车过临平》诗:“清溪波动菱花乱,黄叶林疏鸟梦轻。” (2).指菱花形的花纹。 唐 骆宾王 《王昭君》诗:“古镜菱花暗,愁眉柳叶顰。” 前蜀 韦庄 《捣练篇》:“白袷丝光织鱼目,菱花綬带鸳鸯簇。” (3).指菱花镜。亦泛指镜。 唐 李白 《代美人愁镜》诗之二:“狂风吹却妾心断,玉筯并堕菱花前。” 明 唐寅 《二郎神》曲:“整云鬟,对菱花,教人怕见愁颜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却奁》:“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,并照菱花,梳洗才完,穿戴未毕。”参见“ 菱花镜 ”。 宝镜(1).镜子的美称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》诗:“信来赠宝镜,亭亭似团月。” 唐 刘长卿 《春镜》诗:“宝镜凌曙开,含虚浄如水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早有一簇人抬过一座金镶玉琢凤舞龙盘的光明宝镜来。” 碧野 《青山常在水长流》:“ 新安江 水库真象一面宝镜,七十多座岛屿象镶嵌的颗颗绿宝石。” (2).喻日或月。 唐 崔护 《日五色赋》:“晕藻绘於金轮,聚云霞於宝镜。” 宋 李朴 《中秋》诗:“皓魄当空宝镜升,云间仙籟寂无声。” 玉指(1).称美人的手指。《乐府诗集·清商曲辞一·子夜歌之四十一》:“朱口发艳歌,玉指弄娇絃。” 唐 孟浩然 《宴张记室宅》诗:“玉指调筝柱,金泥饰舞罗。” 清 郑燮 《题双美人图》诗:“玉指尖纤指何许,似笑姮娥无伴侣。” (2).指冰柱。 唐 孟郊 《晚雪吟》:“小儿击玉指,大耋歌圣朝。” 纤纤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 十指纤纤 纤纤作细步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云鬓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 玉碎香消实可怜,娇容云鬓尽高悬。——《封神演义》 当窗理云鬓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 海榴即石榴。又名海石榴。因来自海外,故名。古代诗文中多指石榴花。 隋 江总 《山庭春日》诗:“岸緑开河柳,池红照海榴。” 唐 李白 《咏邻女东窗海石榴》诗:“ 鲁 女东窗下,海榴世所稀。” 王琦 注引《太平广记》:“ 新罗 多海红并海石榴。” 元 张可久 《一支花·夏景》套曲:“海榴浓喷火,萱草淡堆金。” 明 唐寅 《川拨棹》词:“碧碧草沿堦,海榴半吐绽。” 风花(1).风中的花。《南齐书·乐志》:“阳春白日风花香,趋步明月舞瑶堂。” 唐 卢照邻 《折杨柳》诗:“露叶疑啼脸,风花乱舞衣。” 宋 陈师道 《奏酬应物》诗:“生世如风花,高下亦偶然。” (2).指天空斑驳散乱的云气。 宋 晁补之 《祝家墩阻水旦起舟人云天上风花顺矣作一绝》:“明日扬颿应復驶,蒸云散乱作风花。” 明 杨慎 《田家喜晴谣》:“风花闪日日笑云,云气烘为雀头色。”自注:“俗以云气斑驳谓之风花。” (3).指起风前的大雾。 宋 陆游 《自开岁略无三日晴戏作长句》:“雨脚稍收初见日,风花忽起又遮山。”自注:“风欲作,则大雾充塞,谓之风花。” (4).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。 唐 白居易 《答故人》诗:“读书未百卷,信口嘲风花。” 宋 胡仔 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杜少陵五》:“《诗眼》云:‘世俗喜綺丽,知文者能轻之;后生好风花,老大即厌之。’” 清 龚自珍 《歌筵有乞书扇者》诗:“天教伪体领风花,一代人材有岁差。”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